一批寄希望于 AI 给工作减负的打工人,正被 AI 困在工作里。 设想下这样一种场景:被会议填满的周一,打工人打开 AI 工具试图快速完成周报,他们需要一份既有数据支撑又有观点提炼的文件,内容既要整合网盘中散落的历史素材,又要抓取网络上最新的市场调研。 AI 瞬间生成了洋洋洒洒的数千字,看似完美覆盖所有要求,却在格式上与公司模板格格不入;提到的市场数据看似详实,仔细核对才发现用的是三个月前的过时报告;观点论述还算精巧,却没法转化成 PPT 中可视化的图表作为支撑。 AI 带来了方案,人却仍需在执行环节耗费大量精力。创意与落地中间的落差,还是人在填坑。 而这一部分,人们本来是指望 AI 去搞定的:你有什么想法,AI 帮你选择合适的路径、找到合适的工具,并尽最大可能调用工具来接近这个想法,成为真正的 AI Agent。 人,只做过程中关键的、必要的创意和决策,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而非原始劳动力,这才是最为根本的技术红利。 两年前由 ChatGPT 掀起的对话式机器人 AI 应用浪潮、或是两个月前 DeepSeek 引发的深度推理模型革命,两种路线各有各的风景,却都未能填补 AI 在“指点江山与付诸行动”中间应用层的缺位,无法做到完整工作流的“一键直出”。 在基模能力优秀的标准之上,谁能打通从“如何工作”到“完成工作”的距离,谁才能够真正成为 AI Agent 概念的首批落点,定义生产力工具的未来形态,站上 AI 时代的第三极。 这样的玩家,有吗? 你好,有的。 超级入口 其实早就有了,并且还在不断进化、完善。 只是因为它很多时候就在手边,早已融入进你的工作生活,所以你大概不会觉得它是个新产物、搭上了 AI 时代的早班车——人家本来就在车上。 2018 年,马斯克辞去董事会席位淡出 OpenAI 那年,夸克正式上线了 AI 引擎,搜索性能大幅提升。随后几年,夸克陆续新增了网盘、AI 搜题、健康助手、夸克扫描王、AIPPT 等多个面向 C 端的功能,几乎辐射到包括学生、职场白领、自由职业者在内的大半高频 AI 用户。 易观分析发布的《2025 年 AI 产业发展十大趋势》报告显示,夸克位居中国 AI 应用活跃用户榜单第一,同时成为唯一一款 00 后年轻用户数量占比超过 50% 的 AI 应用。 但夸克,并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 AI 搜索 + 工具箱的定位当中,又或者说,夸克的目标并非仅仅成为某个顶流 App,而是让 AI 自下(技术)而上(应用)贯穿平台,将用户引向一个真正可被称作“ AI 超级入口”、通向 AI Agent 模式的门扉。 今年 3 月 13 日,基于阿里通义推理及多模态大模型打造的“新夸克”亮相,区别于市场主流的 AI Chatbot 产品形态,夸克更进一步将 AI 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执行整合到一起,以一个极简的“ AI 超级框”,满足用户所有需求。 用户在“ AI 超级框”中输入指令后,夸克智能中枢将自动识别意图,规划梳理后调动各种不同模型和 Agent 模块,包括不仅限于 AI 搜索、写作、生图、PPT、学术研究、搜题、健康问答等等,帮助用户解答问题并调用平台应用执行对应任务。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做了个颇为形象的类比:我们希望夸克 AI 超级框就像机器猫的口袋一样,能够让用户在这里进入 AI 世界。 AI 落地应用的门,从这个包罗万象的框中开启。 进化逻辑 传统搜索框的本质是“信息中介”,即用户需要明确表达需求并手动筛选结果。这种模式下,AI 的价值停留在信息过滤层面,无法真正介入用户的工作流。 正如年轻人不愿做饭并非缺乏烹饪知识,而是困于从食材准备到火候控制的繁琐流程,传统 AI 同样面临“能指导却不能执行”的困境。 夸克的“ AI 超级框”打破了这一桎梏,完成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进化。 一个常见的场景,职场白领用户输入“帮我整理上周会议纪要并制作 PPT ”,系统不再只是返回相关资料,而是通过智能中枢解析任务意图,自动调用搜索、文档处理、PPT 生成等多个模块,完成从信息收集到内容创作的全流程。 这种从“提供答案”到“交付结果”的转变,标志着 AI 开始从工具属性向代理属性跃迁。 根源其实在于聚焦用户的本质需求——完成工作,尽可能直出最终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文档,也可以是 PPT,按需提供。 AI 超级框打破了用户帮 AI 想办法的困境:既无需学习复杂的 prompt 工程,也不必将自己的诉求事无巨细全盘托出,AI 懂你想说什么、懂你需要什么,然后通过整合了搜索、写作、学术分析等多项原子能力、动态响应的智能中枢调用智能体交付上面说的“结果”。 一如吴嘉所说“ AI 使用工具,而人使用 AI ”:在 AI 时代把所有产品重新做一遍的真正内涵是。要让 AI 更好地使用工具,把这些工具重做一遍。 在这个系统内,AI 不仅能理解任务,更能调动实际工具执行操作。当然,这也得感谢夸克自己在前面栽下的树(底座互通的工具),以及背靠阿里云带来的基模和云服务优势,才能实现这种技术到基础设施的智能生态连通。 夸克的生态化设计解决了实现 AI Agent 的又一关键瓶颈:孤立一根细木条用处有限,只有组成筷子再有“手”去调用,才能形成系统性的合力,真正成为用户工作流的一部分。 你好,AI Agent 时代 吴嘉提出的“未来是 AI 在使用搜索”,揭示了人机交互的深层变革。 在传统模式下,人类需要适应技术的操作逻辑;而在 AI Agent 时代,技术将主动适应人类的任务需求。 “超级框远不仅是搜索,搜索只是完成任务的手段(之一),不是目的。” 就像熟练的助手能理解主人的工作习惯并主动补位,AI Agent 也将通过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甚至预见性的服务。这种变革不仅提升效率,更重塑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AI 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成为具有执行力的智能伙伴。 由技术层面的智能,带来应用层面的万能——做非常多的事情,实现“ All in One ”,在吴嘉的设想下,未来夸克用户的所有需求,都能在这个框里执行、解决。 “万能在 AI 时代是非常重要的特质。我们希望这个框能服务的人群是普惠的,不仅仅是能写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只有少数人会用到,它也可以做旅行计划,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工具。” 站在 2025 年的技术节点,夸克 AI 超级框给推理模型热度空前、Chatbot 风头不减的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范式,即从“指令 - 响应”转向“任务 - 交付”,基于从技术到应用的广域覆盖,搜索、推理、对话、多模态被框入一个智能系统。 一个明确以结果为导向的 AI Agent 综合体。 模型军备竞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逐渐被淡化,基模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应用场景重构的价值会愈发凸显。 夸克更新 AI 超级框后,知名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朋友圈点评称,AI 超级应用要足够易用,需要产品创新,而夸克就给了行业一个好思路,一个超级框连接用户需要的智能体。 “夸克用户规模已经超过 2 亿,再加上阿里自研基础模型的赋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夸克已率先起跑。而它的下一步,或将重塑整个 AI 应用的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