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无到有构建品牌?成功的品牌做对了什么? 我们提炼了消费品牌、新消费品牌大概长什么样? 无外乎就这几种模型,刚才我讲的土洋结合、进口模式、老事新做、新人新事、国货工业化等等,无外乎就这几个模子。 另外一个角度,过去这两三年我们发现成功的新消费品牌他们在某些东西也做对了而且切得非常的准。 如何从无到有构建品牌? 我总结有几点: 第一点 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有一个词汇叫时代的节奏、主旋律,或者是时代的脉搏,有些人把它叫风口。这个力量的确非常重要,它在推动着你的高速发展。 很多企业家可能会误认为自己的能力非常的强大,我让这个行业变得多么好,其实不是的。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古人把它排在了第一位?这个就是时代的脉搏,你要跟时代的脉搏在共振。 时代的心跳一秒60次,你心跳20次,你慢了几拍,慢了三拍你就跟不上了。你的脉搏可能65次,跟时代的脉搏共振了,这个时候我们叫事半功倍。就相比以前你只花了一半的努力但是你获得了100%的效果跟结果,所以一定要跟时代同频。 时代的脉搏到底是什么?我只想点一个案例给跟大家,触动大家思考。李宁,现在叫中国李宁,你把他的股票的价格好好的看一下,走势。过去这几年李宁转换中国李宁他做对了哪些事情让他整个的企业打了一个完美的翻身仗。 过去李宁集团也有一些职业经理人,甚至是世界500强综合能力非常强的外资职业经理人去操盘去深度参与。但是人和有了,地利也有一部分,天时,时代脉搏可能没有抓住,这下他抓住了。 还有很多人有跟我说:王总,现在出现了很多我们叫brandeis。这叫无品牌、无品牌化,还有几个词叫什么:老龄社会,还有什么呢?中性风。这几个词在过去几年反复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好,各位,他们是中国目前的起码在消费行业的时代脉搏吗?希望大家深度思考,是吗?我们如果把这个时代如果他有一个底色的话,就跟一幅油画它有个底色。色彩是淡色、灰色还是彩色?还是百花齐放的状态?仔细想想。 也可以对标美国、日本其他国家,在发展中迈向发达国家中,这道列车高速的行运过程中,它到底是什么节奏。它是慢慢的还是快速的轰隆轰隆的?还是慢慢的节奏一定要去掌握好。 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目前我们时代的节奏肯定不是灰色的。你我拼命的工作,为了完成中国梦、为了完成共同致富、我们在奋斗!是灰色吗?是苍老吗?是苍白吗?灰色代表什么?无助无欲无求。这是我们时代的颜色吗?我不认为。 第二点 我们发现这些品牌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很多人很多品牌都是借力于地域的文化,就我刚才谈到的村姑变为模特的这种模式,当然了略有不同。地域文化把它升级把它放大,尤其是这些地域文化,本来就适合全中国的消费趋势的,符合人性的把它放大。 第三个 另外一个切入点我发现他们也做对了。他们面对的人群,人群我们把它分很多等级、好几个角度去看。你可以说他是有钱人、中产阶级、一般有钱人或者是蓝领阶层。到底哪个阶层是你应该去主打的目标人群呢。 它的确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跟你背后的资源跟你背后的积累,你所在的区域非常有关系,但总体来说有一部分人群是最适合应该去创业的。无论你是不是这个人群的人,你都应该想办法去瞄准那个人群去创业 因为你会发现过去这两年出现的这些品牌涨得非常的快,复购频率很高,他们面对的大部分是同一拨人。 另外一部分人群很有价值、消费能力很强,但是它可能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可能属于中频甚至低频消费的,这些我们都需要详细的去了解。 第四点 就是我想最后拿这个作为收尾的部分。渠道为王、流量为王,很多人还在讲这个话,有没有错?对不对?部分是对的,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谁拥有渠道谁就拥有消费者,谁拥有流量谁拥有观看者、购买者、会员、产品很重要。 没有消费者,产品怎么能卖出量来;没有量来,哪有收入来好好的做一些品牌营销、怎么去挖一些好的人才………—环扣一环,一环扣一环。 但是这里有巨大的一些坑在里面,很多人容易本末倒置。为渠道,视渠道为第一生产要素,视流量为第一生产要素。这些坑我相信镜头前的很多的创业者你们也都经历过了,我也经历过。 这里面的规律,产品、渠道、品牌、营销,到底应该怎么排序?到底针对你的企业应该怎么排序?应该怎么有机结合?企业不同的阶段就跟人一样,不同的阶段,学习排第一、身体排第一、还是什么排第一都很重要。 在你很小的时候给你不断的高压输入很多知识,这个对吗?不一定对的,可能很小的时候身体健康、运动可能是排第一的。但是到了你另外一个阶段的时候,可能知识的储备有可能变为排第一。 所以我反复说企业如人,把人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成长的烦恼研究透的话,倒推到企业,你会发现至少一半是对的,所以这二者的关系、踩过的坑,我相信大家也希望多了解。 现在的渠道线上线下,过去多年大家一直在争执谁更重要,现在我相信没有人再去争这个问题了。因为一说渠道,就是线上线下和线上加线下。如果现在还有人一说渠道,他认为是线下,对不起,你不符合这个时代了。 因为现在的消费者所见即所得,看见了就要无论是哪里看见,手机上看见、广告牌上看见、电脑上看见,都有二维码,看到了就想要就要买,希望下午就要到、明天就要到,这才是核心需求。 如果你再去线下开着车去大KA卖场走一圈去卖,这个符合趋势吗?不符合了。所以谈到渠道肯定是线上线下。线上至于是线上加线下还是线上乘以线下,这个只是应用的不一样而已。 但核心点:全渠道。全渠道绝对是未来考验一个大规模品牌成立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全渠道能力我们叫全渠道能力就跟爬珠峰一样,你可能从北边爬、我从南边爬,你代表线上你代表线下但到一定阶段都得需要。 所以成功的你看登山运动员,他都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登峰,他会自豪的说我从东边登过、西边登过、南边也登过。我认为企业家也是这样的,这才是真正的伟大的企业家,他有综合能力而不是只看一个能力。因为一个能力在那个渠道如果发生重大的变化和影响的情况下,可能全军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