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私域流量的探讨愈发热闹,如何通过私域运营更好地和用户建立持久稳定的关系,对于许多人来说仍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分享私域活动,通过解读“私域2.0”新趋势。为从业者提供了私域活跃/留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发力点。以下为资深产品专家直播内容干货整理。 一、“私域2.0”新趋势解读,把握私域运营大方向“私域运营发展”1.0时代,关键在于引流、激活、转化、复购,即通过数字化手段与用户建立刚性联接,使其成为粉丝、会员,并加入微信群、用户社区,从而降低匹配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然而,随着流量越来越贵、渠道成本越来越高、新的品牌打造越来越难,资深产品专家我在直播中总结出,“私域运营发展”2.0时代表现出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三大新趋势: 1)“常态化”是指私域运营已经从当初的探索尝试到今天的各行业标配; 2)“精细化”则意味着在流量争夺升级的背景下,简单的用户运营已经无法充分获取用户的信任,需要思考如何把现存用户作为核心资产来经营; 3)“专业化”是指需要通过有价值、专业的内容输出,建立与用户的强信任关系。 我认为,往后私域运营的发展方向,需要逐渐地将运营重点从“私”,也就是获取上面,往“域”的打造经营上转变。对此,于上月最新推出了“粉丝圈”功能,帮助讲师建立与用户强信任关系,输出有价值、专业的内容,强化私域活跃、留存、转化。 根据腾讯发布的《2021私域营销白皮书》,私域活跃人群内容需求高、注重品质、交易便捷需求多、服务要求高四大特征。据此四大特征,我在直播中总结了利用“粉丝圈”工具经营私域用户的四大优势: 1.内容需求高:私域中有56%消费者有较高的内容需求,在私域内能够活动丰富有趣的内容。 “粉丝圈”给各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优质内容沉淀的场所,用户学习笔记、感悟成长、分享干货都在粉丝圈沉淀下来,好的内容还可以置顶和设为精华内容,不用担心像微信群那样随机而零散,容易被覆盖。老师还可以通过他们在“粉丝圈”留下文字、语音、图片或视频,及时辅导并答疑解惑。 2.注重品质的人增多:私域中有85%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品质和品牌信赖度,而非仅仅关注在价格上 通过有价值、专业的内容输出,可以有效建立与用户强信任关系。“粉丝圈”就是用户信任度培养皿,圈子里进行圈主/ KOL 背书,除了圈主分享内容外,用户都可参与到内容的生产中,这些生产内容的用户与圈主一起完成了圈子建设,从而也会与圈主产生更强的连接和信任度。 而新粉丝进入圈子观摩,看到这么多用户在圈子积极互动,发表对课程对品牌的正面看法,无形中就是一种口碑宣传,转化新粉丝。 3.购物便捷需求多:61%消费者因为购物更便捷而选择在私域进行产品购买 “粉丝圈”发布动态时,比如新课宣传和活动优惠信息,可以关联上直播间任一课程的链接,方便用户看到感兴趣的课程一键购买,利用“粉丝圈”推动成交转化。 4.服务要求高:私域中61%消费者重视服务,在私域购买是为了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粉丝圈”内有问答版块,可以展开咨询服务和课后答疑服务,和社群结合,给用户更完善的服务体验。 二、粉丝圈,助力找准私域发力点做用户运营很多人会遇到这些问题:做了很多期课程,但近半的用户都没有交流过,不知道他们听课感受如何,收获有多少?课堂和微信群里的用户已经渐渐不活跃了,用户之间也彼此不认识,发言的总是少数人;群里的问题随机而零散,用户听课感悟、问题、实践计划等内容,瀑布式发到群里,既容易被覆盖又混乱...... 对于这些运营难题,资深产品专家我在直播中表示,“粉丝圈”可以链接起直播间和用户群,作为新的私域发力点,搭建一个新型的关系链,充分调动用户、粉丝的参与感。 1)用户自由分享与表达空间 “粉丝圈”让陌生粉丝,陌生粉丝与老用户,及陌生粉丝与讲师之间还可以自然交流起来,形成高粘度圈子,有归属感的自由分享与表达空间。 像过去的QQ空间,用户分享学习感悟,大家相互点赞和点评,经验共享。遇到问题发圈子里,相互解答,共同提升。加上直播间的运营者、教辅团队也都参与到互动中去,保证每一次用户的分享都被关注并获得回应。 当一群人在同一时间持续做同样的事,就会形成同频的圈子,并自发完善和维护它。 2)吸引精准粉,让流量流动起来 在“粉丝圈”发表内容,以后可以扫码引流进微信群;通过圈子可以直达直播间课程,它让流量流动起来,激活僵尸群,也避免活跃群变成死群,新用户也可通过观察圈子,更好的融入课堂,免费用户转付费。 同时,资深产品专家我还分享了“粉丝圈”多种的5大使用场景: 1)打造品牌: 依靠粉丝圈打造个性化,独立化社区,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文字、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利用话题活动引发用户社区互动,提升品牌美誉度。 2)会员运营 搭建消费者交流沟通平台,增加消费者粘性。一对多的单向推送信息方式变成了客户间多对多的沟通模式。好的内容也能吸引其他用户购买其他付费产品,成为可以为平台产品做推广的天然广告。 3)用户留存 公众号无法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微信群可以互动却不能沉淀内容。 文字,图文,语音,视频,等发帖形式,支持用户晒笔记、晒作业,课后补习提问,讲师发起话题等多种互动场景,满足了用户希望内容分享或获取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4)信息聚合 突破了微信群人数限制,又打破朋友圈的私密壁垒。 在粉丝圈里专门设了一个资源对接圈子,通过设立广告帖,信息帖,干货贴,供用户发广告和二手信息,打造分享干货,提供资源对接,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5)兴趣社区 基于兴趣内容社群模式,建立新的社交关系链,让用户可以通过话题的参与、内容生产以及彼此的互动,在兴趣圈子里边认识同好、交个朋友,找到熟人社区找不到的归属感。 |